氧(O)元素
化学元素氧分为硫族气体和非金属。于1774年由约瑟夫·普里斯特利(Joseph Priestley)发现,但在此之前两年已由卡尔·w·舍勒(Carl W. Scheele)发现,但未发表。
属性 | 描述 |
---|---|
英文名 | Oxygen |
分类 | 氧是一种硫化物,也是一种非金属 |
颜色 | 无色 |
原子量 | 15.9994 |
状态 | 气体 |
熔点 | -218.3 ℃, 54.8 K |
沸点 | -182.9 ℃, 90.2 K |
电子数 | 8 |
质子数 | 8 |
最丰富同位素中的中子 | 8 |
电子层 | 2,6 |
电子构型 | 1s2 2s2 2p4 |
密度 @ 20℃: | 0.001429 g/cm3 |
氧元素的发现
1774年,约瑟夫·普里斯特利在英国发现了氧元素,两年前,卡尔·w·舍勒在瑞典发现了氧元素,但没有发表。
舍勒加热了几种化合物,包括硝酸钾、氧化锰和氧化汞,发现它们释放出一种气体,这种气体可促进燃烧。


普里斯特利加热氧化汞,用一个12英寸的“燃烧透镜”(非常大的放大镜)聚焦阳光,使氧化汞达到高温。普里斯特利的透镜比安东尼·拉瓦锡在研究碳时使用的巨大透镜要小。
完全出乎意料的是,热氧化汞产生了一种气体,该气体可使蜡烛燃烧的速度比平常快了五倍。普里斯特利写道:“但令我惊讶的是,蜡烛在空气中燃烧,火焰异常旺盛。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。”
除了注意到氧气对燃烧的影响,普里斯特利后来注意到这种新气体的生物学作用。他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氧气罐里,希望它最多能存活15分钟,然后窒息而死。相反,这只老鼠活了整整一个小时,而且没有不适的反应。
安东尼·拉瓦锡和普里斯特利做过类似的实验,他发现空气中含有大约20%的氧气,当任何物质燃烧时,实际上是与氧气进行化学结合。
拉瓦锡还发现,加热氧化汞所释放的气体重量与氧化汞所损失的重量相同,而当其他元素与氧发生反应时,它们所增加的重量与从空气中失去的重量相同。
这使得拉瓦锡提出了一个新的基本定律:质量守恒定律;“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守恒的”,或者,“化学反应产物的总质量与起始物质的总质量相等。”
除了这些成就,是拉瓦锡第一个给这种元素命名为氧(Oxygen)。
“Oxygen”这个词来源于希腊单词“oxys”,意思是酸,“genes”的意思是形成。
在它被发现和分离之前,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一种具有氧属性的物质的存在:
16世纪早期,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观察到,呼吸和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。
1665年,罗伯特·胡克注意到,空气中含有一种存在于硝酸钾[硝酸钾加热时会释放氧气]中的物质和大量的不活泼物质[氮]。
1668年,约翰·马约写道,空气中含有氧气[他称其为硝基精神(nitroarial spirit)],在呼吸和燃烧中消耗氧气。
马休观察到:没有氧气的物质不会在空气中燃烧;氧存在于硝酸钾的酸性部分[即硝酸钾。动物呼吸时吸收氧气到血液中;动物呼出的空气中含氧量比新鲜空气少。
外观和特性
危害:
氧气(O2)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毒的。
然而,暴露在高于正常压力的氧气下,例如水肺潜水者,可能会导致抽搐。
臭氧(O3)是有毒的,如果吸入会损害肺部。
特点:
氧的常见形式(O2)是一种无色、无嗅、无味的双原子气体。
氧的反应性极强,除了稀有气体外,几乎所有其他元素都能与氧形成氧化物。
氧在冷水中比在温水中更容易溶解。因此,我们地球上凉爽的极地海洋比温暖的热带海洋的生命密度更大。
液态和固态氧呈淡蓝色,具有强烈的顺磁性。
臭氧(O3)是氧的另一种形式(同素异形体),自然存在于地球上层大气中。它是由紫外光作用于氧气而产生的。臭氧保护我们免受来自太阳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线辐射。在地球早期的大气中,在氧气和臭氧含量还不够高之前,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对许多生物体来说是致命的。
与氧的反应是我们用来区分金属(形成碱性氧化物)和非金属(形成酸性氧化物)的标准之一。
氧元素的利用


氧气的主要商业用途是用于炼钢。通过与氧气反应从钢中除去碳杂质,形成二氧化碳气体。
氧也用于氧乙炔焊接,作为火箭燃料的氧化剂,以及生产甲醇和环氧乙烷。
植物和动物依靠氧气进行呼吸。
纯氧经常用于帮助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呼吸。
氧同位素及丰度
地壳的丰度:按重量占46%,按摩尔占60%
丰度太阳系:按重量为9000 ppm,按摩尔为700 ppm
来源
氧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,几乎占其质量的一半。地壳中超过一半的原子是氧原子。地球海洋中大约86%是氧气——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。
氧是宇宙中第三种最常见的元素,排在氢和氦之后。商业上它是从液化空分设备中获得的。它可以在实验室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。
同位素
13个半衰期已知,质量数12到24。自然生成的氧是三种稳定同位素的混合物,它们的比例如下:16O(99.8%)、 17O(0.04%)和18O(0.2%)。
参考
- Francis Preston Venable: A Short History of Chemistry., (2009) p66. Bibliobazaar.
- Leslie Alan Horvitz, Eureka!: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that Changed the World., (2002) p19-20 Wiley.
- Mary Elvira Weeks,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. IV. Three important gases., J. Chem. Educ., 1932, 9 (2), p 215.
- John Mayow, Tractatus Quinque Medico-Physici, 1674, Online Book.
- Malcolm Dole, The Natural History of Oxygen.,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., 1965, p5-27. (pdf download).

关注公众号,获取一手资讯
“ 氧(O)元素 ” comments 0